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顿递祠祭麹、香泉麹、香桂麹、杏仁麹,已上罨麹〔1〕。

    瑶泉麹、金波麹、滑台麹、豆花麹,已上风麹〔2〕。

    玉友麹、白醪麹〔3〕、小酒麹〔4〕、真一麹、莲子麹〔5〕,已上麹〔6〕。

    【注释】

    〔1〕罨(yǎn)麹:用罨麹法制成的酒麹,即将麹料制成麹坯之后,放入密闭的麹房里发酵而成的酒麹。

    〔2〕风麹:用风麹法制成的酒麹,即将麹料制成麹坯之后,放在通风处或挂起发酵而成的酒麹。

    〔3〕底本“白醪麹”前衍“酒麹”三字,据后文及《知不足斋丛书》本删。

    〔4〕底本脱“小酒麹”三字,据后文及《知不足斋丛书》本补。

    〔5〕底本脱“莲子麹”三字,据后文及《知不足斋丛书》本补。

    〔6〕(bào)麹:用麹法制成的酒麹,即先将麹坯用罨麹法发酵,然后通风成熟而成。

    【译文】

    顿递祠祭麹、香泉麹、香桂麹、杏仁麹,以上所列举的酒麹都属于罨麹。

    瑶泉麹、金波麹、滑台麹、豆花麹,以上所列举的酒麹都属于风麹。

    玉友麹、白醪麹、小酒麹、真一麹、莲子麹,以上所列举的酒麹都属于麹。

    总论

    凡法麹〔1〕于六月三伏〔2〕中踏造。先造峭汁〔3〕。每瓮用甜水〔4〕三石〔5〕五斗〔6〕,苍耳〔7〕一百斤〔8〕,蛇麻〔9〕、辣蓼〔10〕各二十斤,剉〔11〕碎、烂捣入瓮内。同〔12〕煎五七日,天阴至十日。用盆盖覆,每日用杷子〔13〕搅两次,滤去滓,以和面。此法本为造麹多处设,要之,不若取自然汁为佳。若只造三五百斤面,取上三物烂捣,入井花水〔14〕,裂取自然汁,则酒味辛辣。内法酒库〔15〕杏仁麹,止是用杏仁研取汁,即酒味醇甜。麹用香药,大抵辛香发散而已。每片可重一斤四两,干时可得一斤,直须实踏,若虚则不中。造麹水多则糖心〔16〕,水脉不匀,则心内青黑色;伤热则心红,伤冷则发不透而体重。惟是体轻,心内黄白或上面有花衣〔17〕,乃是好麹。自踏造日为始,约一月馀,日出场子,且于当风处井栏垛起。更候十馀日,打开心内无湿处,方于日中曝干,候冷乃收之。收麹要高燥处,不得近地气及阴润屋舍。盛贮仍防虫鼠秽污。四十九日后方可用。

    【注释】

    〔1〕法麹:用以酿造法酒的酒麹。法酒,按官府法定规格酿造的酒。底本脱“凡法麹”三字,据《知不足斋丛书》本、《四库》本补。

    〔2〕三伏: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根据我国古代“干支纪日法”确定,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初伏、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期,气温高,有利于酒麹的发酵。

    〔3〕峭汁:制作大量酒麹时预先煎制的溲麹用水。

    〔4〕甜水:指可溶性盐类含量较低的井水。井水以成分不同,可分为甜水、咸水和苦水。

    〔5〕石(dàn):古容量单位。一石为两斛,一斛为五斗,一斗为十升,一升为十合。宋时一石约合今天的67升。

    〔6〕斗:古容量单位。宋时一斗约合今天的6.7升。

    〔7〕苍耳: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rt.ex Widd.的全草。味苦辛,性寒,有毒。

    〔8〕斤:古重量单位。宋时一石为一百二十斤,一斤为十六两,一两为十钱,一钱为十分。宋时一斤约合今天的640克,一两约合今天的40克。

    〔9〕蛇麻:亦称香蛇麻、蛇麻草、啤酒花,是桑科植物啤酒花Humuluslupulus L.的雌花序,多年生草本蔓性植物,味苦,性微凉,无毒。今仍为酿造啤酒不可缺少的原料。

    〔10〕辣蓼(liǎo):Polygonum fiaccidum Meissn.,一年生蓼科草本植物,全草皆可入药,多生于近水草地、阴湿处。味辛,性温。

    〔11〕剉(cuò):用锉子切、剁。

    〔12〕同:底本作“日”,据《知不足斋丛书》本改。

    〔13〕杷子:一种酿酒搅拌工具,杷身木制,竹片作齿,有竹制长柄。用来搅拌发酵醪,也用于制麹时翻搅麹料。

    〔14〕井花水:亦作“井华水”,或省作“井华”、“井花”,指清晨第一次汲取的井水。《重修政和证类本草》卷五:“井华水:味甘平,无毒……其功极广,此水井中平旦第一汲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水部二·井泉水》引汪颖曰:“井水新汲,疗病利人。平旦第一汲,为井华水,其功极广,又与诸水不同。”

    〔15〕法酒库:宋官署名,属光禄寺,专门供给皇帝御用、祭祀、给赐用酒。《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二之一”:“法酒库:在内酒坊。专掌造供御及祠祭、常供三等之法酒,以飨祀、晏赐之用。以京朝官诸司使副内侍三人监,别以内侍二人监门。匠十四人,兵校百一十人。”《宋史·职官志》:“法酒库:掌以式法授酒材,视其厚薄之齐,而谨其出纳之政。若造酒以待供进及祭祀、给赐,则法酒库掌之;凡祭祀,供五齐三酒,以实尊罍。”

    〔16〕糖心:指麹坯内部呈不完全凝结的糊状。糖,通“溏”。

    〔17〕花衣:麹坯表面的杂色麹菌。

    【译文】

    法酒的酒麹一般是在农历六月的三伏天进行踏踩制造。首先制作峭汁。每个陶瓮中放入甜水三石五斗,再将一百斤苍耳、二十斤蛇麻、二十斤辣蓼切碎、捣烂放进瓮里。一起煎煮五到七天,若阴天则要煎煮十天。用盆将陶瓮盖起来,每天用杷子翻搅两次,最后再过滤掉渣滓,以用来和面。这种方法是大量制造酒麹时使用的,总之,不如用天然汁液的效果好。如果只是造三五百斤面的酒麹,就将上面所说的三种药材捣烂,加入井华水,浸取其天然汁液,这样酿出的酒味道会比较辛辣。专门供给皇室用酒的法酒库制造的杏仁酒麹,只用杏仁研磨出汁液来制作,酿出的酒味道就较为醇厚甘甜。在酒麹中加入香料,大概只是为了酿出的酒能够散发出一种辛香的气味而已。每块酒麹大约有一斤四两重,干燥后约有一斤。但必须踏踩坚实,虚而不实则不合格。制作酒麹时如果水太多,则内部容易成糊状;干湿不匀,则麹坯内就会呈青黑色;水温过高,麹坯内就会出现红心;水温过低,麹坯就会因发酵不彻底而体重沉滞。只有重量轻的、麹心呈黄白色或麹上有杂色麹菌的,才是优质酒麹。从开始踏踩制作的时候算起,大约一个多月的时间,每日将麹坯搬到场子里,并且在通风的地方像井栏一样交叉摆放。再等十多天,掰开麹坯,如果内部没有潮湿的地方,才放在阳光下曝晒干燥,晾凉后再收藏起来。收藏酒麹要在位置较高、较干燥的地方,不能接近地气和阴冷潮湿的房屋。贮藏时仍要防止虫子、老鼠的破坏和污秽东西的污染。存放四十九天以后,酒麹才能够使用。

    顿递祠祭麹

    小麦一石,磨白面六十斤,分作两栲栳〔1〕,使道人头〔2〕、蛇麻花〔3〕水共七升,拌和似麦饭,入下项药:

    白朮〔4〕二两半 川芎〔5〕一两 白附子〔6〕半两 瓜蒂〔7〕一字〔8〕 木香〔9〕一钱半

    已上药捣罗为细末,匀在六十斤面内。

    道人头十六斤 蛇麻八斤,一名辣母藤

    已上草拣择、剉碎、烂捣,用大盆盛新汲水浸,搅拌似蓝淀〔10〕水浓为度,只收一斗四升,将前面拌和令匀。

    右件〔11〕 药、面拌时,须干湿得所,不可贪水。握得聚,扑得散,是其诀也。便用粗筛隔过,所贵不作块。按令实,用厚复盖之,令暖三四时辰〔12〕 ,水脉匀,或经宿夜气留润亦佳,方入模子,用布包裹实踏。仍预治净室无风处,安排下场子。先用板隔地气,下铺麦〔13〕 约一尺,浮上铺箔〔14〕 ,箔上铺麹,看远近用草人子为栔〔15〕音至 ,上用麦盖之;又铺箔,箔上又铺麹,依前铺麦。四面用麦劄实风道,上面更以黄蒿稀压定。须一日两次觑步体当〔16〕 发得紧慢,伤热则心红,伤冷则体重。若发得热,周遭麦微湿,则减去上面盖者麦,并取去四面劄〔17〕 塞,令透风气约三两时辰,或半日许,依前盖覆;若发得太热,即再盖,减麦令薄。如冷不发,即添麦,厚盖催趁之。约发及十馀日已来,将麹侧起,两两相对,再如前罨〔18〕 之。蘸瓦日足,然后出草。去声。立曰蘸,侧曰瓦。

    【注释】

    〔1〕栲栳(kǎo lǎo):用柳条编成的盛物器具。

    〔2〕道人头:苍耳的别名。《本草纲目·草部·枲耳》称,“枲耳,亦名苍耳、卷耳、地葵……”又引苏颂《本草图经》曰:“俗呼为道人头。”详见“苍耳”条。

    〔3〕蛇麻花:即蛇麻,参见“蛇麻”条。

    〔4〕白朮(zhú):菊科植物白朮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苦甘,无毒。

    〔5〕川芎(xiōng):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有特异清香气,味辛,性温。

    〔6〕白附子:又称“禹白附”、“牛奶白附”、“鸡心白附”,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 的干燥块茎,性温,味辛甘,有毒。

    〔7〕瓜蒂:为葫芦科植物甜瓜cucumis melo L.的果蒂。味苦,气寒,有毒。

    〔8〕字:中医药方的称量单位。一字为一钱的四分之一。

    〔9〕木香:菊科植物云木香、越南木香、川木香等的根。味辛苦,性温。

    〔10〕蓝淀:又名蓝靛,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tinctoriaL.、草大青Isatis indigotica Fort.、豆科植物木蓝indigofera tinctoria L.、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thus cusia (Nees) Brem.或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等叶所制成的染料。亦即制造青黛时的沉淀物。味辛苦,性寒,无毒。

    〔11〕右件:古人书写方式为自上而下,自右而左,右件即前面、以上之意。

    〔12〕时辰:旧时计时单位。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段为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用地支做名称,从半夜十一点算起。

    〔13〕麦(juān):即麦秸,用以覆盖、隔开酒麹。,同“”,《说文》:“,麦茎也。”

    〔14〕箔:用芦苇或秫秸编成的席子。

    〔15〕栔(qì):同“契”。本谓占卜时以刀凿刻龟甲,后泛指刻物。

    〔16〕觑步体当:探查了解。

    〔17〕劄(zhā):扎。

    〔18〕罨:覆盖。

    【译文】

    用一石小麦,磨成六十斤白面,分别装在两个栲栳中,加入七升道人头、蛇麻花水,拌和得像麦饭一样,再加入下面几种药材:

    白朮二两半 川芎一两 白附子半两 瓜蒂一字 木香一钱半

    将以上这些药材捣碎,并用罗筛成细末,均匀地拌在六十斤面里。

    道人头十六斤 蛇麻一名辣母藤,八斤

    以上这两种药材经过挑选择拣后,切碎、捣烂,放入大盆中刚刚打上来的水里浸泡,搅拌到像蓝淀水一样浓稠时为止。只取用一斗四升,与前面备好的面拌和在一起,并使之均匀。

    以上列举的药材、面拌和时,必须干湿适当,不能贪图水多。能捏得拢,能散得开,是其要诀。接下来用粗眼的筛子筛过,最好是没有硬块。按压实在后,厚厚地覆盖上,暖上三四个时辰,等到麹坯干湿均匀后————有时放置一夜,经夜露滋润的也很好————才放入模子,并用布包裹后用力踏踩。仍要预先准备干净无风的麹房,将踏踩好的麹坯摆放到麹房里发酵。先铺设木板以隔断地气,再铺上约一尺多厚的麦秸,麦秸上再铺一层箔,箔上铺放麹坯,看距离远近用草秆作刻度,上面用麦秸覆盖;再铺上一层箔,箔上再铺放麹坯,然后依照前面的方法再铺上麦秸。四周用麦秸将可能透风的地方塞扎严实,最上面再用干燥的黄蒿压牢。此后,要一天两次观察麹坯发酵的程度,温度过高,麹坯就会出现红心;温度过低,麹坯就会沉滞体重。如果发得较热,麹坯周围的麦秸稍微有些潮湿,就去掉上面覆盖的麦秸,并拿掉四周捆扎填塞的麦秸,使之通风透气大约两三个时辰,或者半天左右,再依照原来的样子覆盖好;如果发得太热,就再去掉一些盖着的麦秸,使之变薄。如果因温度过低而不发酵,就增加麦秸,厚厚地覆盖催促它发酵。大约发酵到十多天以后,将麹坯侧着竖起,两两相对,再像之前一样覆盖好。立放、侧放的时间足够了,才能将麹坯取出。读去声,立着放称为“蘸”,侧着放称为“瓦”。

    香泉麹

    白面一百斤,分作三分,共使下项药:

    川芎七两 白附子半两 白朮三两半 瓜蒂二钱

    已上药共捣罗为末,用马尾罗〔1〕筛过。亦分作三分,与前项面一处拌和,令匀,每一分用井水八升。其踏罨与顿递祠祭法同。

    【注释】

    〔1〕马尾罗:用细竹丝织成的细眼罗。

    【译文】

    用一百斤白面,分作三份,再放入下列药材:

    川芎七两 白附子半两 白朮三两 半瓜蒂二钱

    以上这些药材一起捣碎罗筛成末,并用更细的马尾罗筛一遍。把这些细药末也分成三份,与先前备好的面一起拌和均匀。然后在每一份面中加入八升井水继续拌和。其踏踩、覆盖制麹的方法与“顿递祠祭麹”的做法相同。

    香桂麹

    每面一百斤,分作五处。

    木香一两 官桂〔1〕一两 防风〔2〕一两 道人头一两 白朮一两 杏仁一两,去皮尖细研

    右件为末,将药亦分作五处,拌入面中。次用苍耳二十斤,蛇麻一十五斤,择净剉碎,入石臼捣烂,入新汲井花水二斗,一处揉如蓝〔3〕相似,取汁二斗四升。每一分使汁四升七合,竹落〔4〕内一处拌和。其踏罨与顿递祠祭法同。

    【注释】

    〔1〕官桂:上等的肉桂。又称牡桂、菌桂、筒桂等,是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皮及枝皮。气芳香,味甜辛。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桂》引苏颂曰:“牡桂皮薄色黄少脂肉者,则今之官桂也。”李时珍称:“曰官桂者,乃上等供官之桂也。”

    〔2〕防风:为伞形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ez.) Sehischk.干燥的根。味辛甘,性温。

    〔3〕蓝:即蓝靛,参见“蓝靛”条。

    〔4〕竹落:即竹簸箩,用柳条或竹篾编织成的箩筐。

    【译文】

    每一百斤面,均分成五份。

    木香一两 官桂一两 防风一两 道人头一两 白朮一两 杏仁一两,去掉皮、尖后研磨成细末

    以上这些药材都研磨成细末,也分成五份,并均匀地拌和到面里。再将二十斤苍耳、十五斤蛇麻择拣干净、剁碎,放入石臼中捣烂,然后加入刚刚汲取的井华水二斗,一起搅拌到像蓝靛水一样,取出汁液二斗四升。在先前备好的每份面里各加入四升七合汁液,放在竹簸箩里一起拌和。其踏踩、覆盖制麹的方法与“顿递祠祭麹”的做法相同。

    杏仁麹

    每面一百斤,使杏仁十二两。去皮、尖,汤浸,于砂盆〔1〕内研烂,如乳酪〔2〕相似。用冷熟水二斗四升,浸杏仁为汁,分作五处拌面。其踏罨与〔3〕顿递祠祭法同。

    已上罨麹。

    【注释】

    〔1〕砂盆:用陶土和沙烧制成的盆,不易与酸、碱起化学反应,多适合于做菜或煎药。

    〔2〕乳酪:牛奶、羊奶经过浓缩、发酵而制成的半凝固的食品。

    〔3〕与:底本作“同”,据《知不足斋丛书》本改。

    【译文】

    每一百斤面,用十二两杏仁。将杏仁去掉皮、尖,用热水浸泡,然后放在砂盆里研磨成乳酪一样的糊状。再用凉开水二斗四升,把杏仁浸泡成汁,分成五份与面拌和在一起。其踏踩、覆盖制麹的方法与“顿递祠祭麹”的做法相同。

    以上是罨麹的制作方法。

    瑶泉麹

    白面〔1〕六十斤上甑〔2〕蒸 糯米粉四十斤一斗米粉秤得六斤半

    已上粉、面先拌令匀,次入下项药:

    白朮一两 防风半两 白附子半两 官桂二两 瓜蒂一分 槟榔〔3〕半两 胡椒〔4〕一两 桂花〔5〕半两 丁香〔6〕半两 人参〔7〕一两 天南星〔8〕半两 茯苓〔9〕一两 香白芷〔10〕一两 川芎一两 肉豆蔻〔11〕一两

    右件药并为细末,与粉、面拌和讫。再入杏仁三斤,去皮、尖,磨细,入井花水一斗八升,调匀,旋洒于前项粉、面内,拌匀。复用粗筛隔过,实踏,用桑叶裹盛于纸袋中,用绳系定,即时挂起,不得积下。仍单行悬之二七日,去桑叶,只是纸袋,两月可收。

    【注释】

    〔1〕面:底本作“麹”,据《知不足斋丛书》本改。

    〔2〕甑(zèng):酿酒时用于蒸米饭的木制蒸具,现在称为蒸桶或蒸笼。

    〔3...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