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讲 对德意志民族教育的进一步规定80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新的德意志民族教育的第一个主要部分是,指导学子首先明了自己的感觉,然后明了自己的直观,与此同时,必须循序渐进地对他们的身体从技艺方面进行培养。关于直观的培养,我们有裴斯泰洛齐所作的合适的说明;现在还缺乏关于培养感觉能力的说明,裴斯泰洛齐和他那些首先对解决这一课题负有使命的同事们,也将会轻而易举地作出它。当然,现在还缺少关于循序渐进地培养体力的说明;但为解决这一课题所要求的东西是已经说明了的,而且可以希望,如果德意志民族会表现出寻求这一解决办法的欲望,那就会有解决的方法。教育的整个这一部分只是过渡到教育的第二个重要部分,即过渡到公民教育和宗教教育的措施和预习。目前关于这一点还需要概括讲的东西,已经在第二讲和第三讲中讲过了,我们在这方面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对这种教育的技艺给以一定的说明,同样是倡议德意志民族教育的那种哲学的事情,不言而喻,这总是要听取裴斯泰洛齐原来的教育技术的建议并与之进行磋商的;一旦由于完成了第一部分的训练而产生了对这样一种说明的需要,这种哲学就会不失时机地提供这一说明。将来有可能,由于出身的贵贱确实不会造成天赋上的差别,因而每一个学子,哪怕出身于最卑贱的阶层,都会理解,甚至轻而易举地理解关于这些内容的课程,如果人们愿意的话,这种课程诚然包括最深奥的形而上学,并且是最抽象的思辨的成果,而目前,甚至学者和自身具有思辨头脑的人都不可能理解这些东西;对于将来怎么可能有这种情况,但愿人们暂且不要反复怀疑,变得疲倦不堪;只要人们在考虑到第一步的时候愿意跟上,以后经验就会证实这种情况。只是由于我们的时代被完全束缚在空洞概念的世界里,在任何地方都没有进入真正现实的世界和直观的世界,我们才无法要求它恰恰在等级最高、智慧最高的直观方面,在它已经聪明得无与伦比以后,能开始直观。哲学必须要求我们的时代放弃它迄今为止的世界,为自己创造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而如果这种要求依然毫无结果,这并不奇怪。但是,接受我们的教育的学子却从一开始就熟悉了直观的世界,而且从来没有见过另一个世界;他们不必改变自己的世界,而只需提高它,而且这种提高是会自行发生的。正如我们在上面已经指出的,那种教育同时是唯一可能的哲学教育,并且是普及哲学的唯一方法。

    教育是以这种公民教育和宗教教育结束的,学子也要以这种教育结业,这样,我们首先就会完全弄清楚所倡议的教育的内容了。

    如果不同时激发起学子对于所认识的事物的爱,就必定永远不会激发起学子的认识能力,因为否则,知识就是僵死的,同样,如果他们对知识不清楚,也就必定永远不会激发起这种爱,因为否则,这种爱就是盲目的。这是我们所倡议的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根据裴斯泰洛齐的整个思想体系,他必定也同意这一基本原则。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对这种爱的激励和发展自然而然地与感觉和直观结合在一起,而且无须我们的任何谋划或助力就产生出来了。孩子具有一种追求清晰和秩序的自然冲动;这种冲动会在那种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到满足,从而使孩子充满喜悦和兴趣;但在满足的过程中,孩子会再受到新出现的模糊东西的刺激,从而继续得到满足,这样,生活就沉浸到对于学习的爱和兴趣当中去了。这是使每一个人与思想世界联结在一起的爱,是感性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纽带。通过这种爱,会产生认识能力的轻松发展和科学领域的成功研究,这在这种教育中是肯定的和估计到的,而在迄今为止的教育中则是偶尔在少数具有特别出色的头脑的人中才会有的。

    但是,还有另外一种爱,这种爱将人与人联结在一起,将所有的个人联合成为一个唯一的、具有同样思想的理性共同体。如果说那种爱培养知识,这种爱则培养付诸行动的生命,并促使人们在自身和在别人身上体现所认识到的东西。既然单纯改善学者的教育对我们本来的目的会帮助甚少,而且我们所谋求的民族教育首先不是从培养学者出发,而是从培养人出发,那么很清楚,除了发展第一种爱,发展第二种爱也是这种教育的不可免除的义务。

    裴斯泰洛齐怀着振奋人心的热情谈到 (1) 这一课题;但是,我们还是必须承认,这一切在我们看来丝毫都不清楚,而且最不清楚的是这能用作熟练地发展那种爱的基础。因此,我们很有必要讲出我们自己对这样一种基础的看法。

    人们通常假定,人的天性是自私的,孩子生来就有这种自私自利,只有教育才能给孩子培植一种道德动力;这种假定是建立在一种非常肤浅的观察上的,是完全错误的。既然任何东西都不能凭空产生,一种基本的动力无论有多大的发展,都永远不可能将自己变成自己的对立面,那么,如果道德不在接受一切教育以前,本来就存在于孩子的心中,教育又怎么可能有朝一日将道德灌输到孩子的心中呢?所以,道德也的确存在于一切降生到世上的孩子的心中;教育的任务只是要探究表现道德的最原始、最纯粹的形态。

    无论是思辨的结果还是全部的观察,都一致认为,这种最原始、最纯粹的形态就是追求尊敬的冲动,从这种冲动出发,才产生了对于作为尊敬的唯一可能对象的道德的认识,产生了对于正义和善良、真实和自制力的认识。在孩子身上,这种冲动最初表现为一种也希望受到自己最尊敬的人的尊敬的冲动;这种冲动通常非常强烈地和坚定地指向严厉的父亲,而不是指向母亲,但父亲经常不在身边,不直接以爱抚者出现,母亲却时时在身边爱抚孩子,这就可靠地证明了爱绝不是源于自私自利。孩子想让父亲注意到,他想得到父亲的赞成;只有父亲对孩子感到满意,孩子才对自己满意。这是孩子对父亲怀有的自然的爱;孩子这么爱他,绝不是把他当做自己的感性幸福的护养人,而是把他当做照出自己有无价值的镜子;这时,父亲本人就会很容易将勉强的服从和每一次自我否定同这种爱联结在一起,孩子则高高兴兴地听话,作为对父亲的衷心赞成的报偿。属于孩子渴望从父亲那里得到的还有这样的爱:父亲会注意到孩子努力做好孩子,并且承认这一点;父亲让人看出,如果他能够表示同意,这会使他很高兴,如果他必须表示拒绝,这会使他感到内心很难过;他别无所求,只期望能永远对孩子满意,他对孩子的全部要求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使孩子越变越好和越来越值得尊敬;这种爱的景象,又会不断激发和加强孩子的爱,并给孩子的一切进一步的努力提供新的力量。相反地,如果人们在对待孩子的时候表露出自私,比如说,把孩子由于不小心造成的损失当做一项重要罪过加以处置,那么,这种爱就会由于没有受到尊重,或者由于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和不正确的看待,而遭到扼杀,而且在极其异常的场合,甚至会产生恨。于是,孩子看到自己是被当做一种单纯的工具看待的,而这就使他产生了一种虽然模糊、但并非不存在的感觉,那就是他必须依靠自己获得一种价值。

    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在体罚孩子的时候,究竟是什么东西还要再给疼痛造成羞耻呢?这种羞耻是什么呢?显然,它就是孩子不得不加于自己的自我鄙视的感觉,因为这向孩子证明的是他的父母和教育者不喜欢他。由此造成两种毕竟相互关联的现象:惩罚没有任何羞耻加以伴随,教育就要完蛋;惩罚显得是一种暴行,任何有头脑的学子就都会漠视它,嘲笑它。

    以上讲的就是将人们联合为一个思想整体的纽带,它的发展是人的教育的一个主要部分,它决不是感性的爱,而是追求相互尊敬的冲动。这种冲动是以两种方式形成的:在孩子身上,是从对自身以外的成年人的无条件尊敬出发,发展成为一种也想受到成年人的尊敬的冲动,并把他们对自己表示的真正尊重作为衡量自己也可以在何种程度上尊重自己的标准。这么信赖一个陌生的、存在于我们之外的自我尊重的标准,也是孩童时期和未成年时期所特有的基本特征,把正在成长的年轻人培养为臻于完善的人的一切教导和教育之可能,就唯独是以这种基本特征的存在为依据的。成年人有他们自己的自我尊重的标准,只有当别人首先值得他们尊重的时候,他们才愿意被别人尊重;在他们那里,这种冲动采取了要求能够尊重别人,并在自身之外产生出值得尊敬的东西的形式。假如在人的内心没有这样一种基本冲动,那么,即使只是一个普通的善良人,如果他发现人们比他想象的更坏,也会感到痛心,如果他必须鄙视他们,他就会深感沉痛,这种现象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因为自私自利必定会为自己能够骄傲地超过别人而感到很惬意。这时,教育者应当展现出成年时期的这后一个基本特征,正如在学子身上肯定可以估计到前一个基本特征那样。在这一方面,教育的目的恰恰在于达到我们所说的意义上的那种成熟程度,只有当这一目的实现以后,教育才算真正完成和终结了。迄今为止,很多人终生都一直是孩子;他们需要周围的人的赞同,才对自己满意,他们认为,除非周围的人喜欢自己,否则自己就什么事都做得不恰当。人们已经将少数具有坚强有力的性格、能够超然于他人的评判之外而自得其乐的人,同他们作了对照,而且通常都是憎恶这类少数人的;人们虽然不尊敬他们,但还是觉得他们可爱。

    一切道德教育的基础,首先是大家要知道孩子有这样一种冲动,并且要坚定地把它设为先决条件;其次是大家要认识这种冲动的表现,并且要适当地激发它,提供一种使它得到满足的材料,从而逐步地、越来越多地发展它。首要的规则,是大家要将这种冲动对准只适合于它的对象,对准道德,而绝不要用一种与它异样的材料敷衍它。例如,学习本身就有吸引人的东西和回报;努力勤奋最多可以作为一种自我克制的训练而获得赞扬;但是,这种自由的和超过要求的勤奋至少在单纯的、普通的民族教育中几乎找不到位置。因此,学子学习他应当学习的东西,必须被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对此用不着多谈;即使能力较强的学子学得更快、更好,也必须被看作是纯粹自然的事情,这件事情不会有助于学子本人获得什么赞扬或表彰,更不会掩盖其他缺点。这种冲动的作用范围只应当划定在道德之内;但是,一切道德的根基是自我控制、自我克制,是将自己的自私的冲动从属于整体的概念。学子只有通过这些,而绝不是通过别的什么,才有可能获得教育者的赞扬;为使自己满意,他们需要这种赞扬,而这取决于他的精神本性,是他通过教育养成的习惯。正如我们在第二讲中已经提到的,个人的自我从属于整体,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首先是绝对必须具备的、对任何人都绝不能予以免除的方式,这就是服从那种单纯为了整体的秩序而制定的宪法。不违背宪法的人只是不招人厌,但绝不会得到赞扬;同理,违背宪法的人则会遭到真正的厌恶和谴责,他在公开场合犯有错误,也必在公开场合遭受谴责,在谴责毫无结果的地方,甚至可以再受到更加严厉的惩罚。其次是个人对于整体的这样一种服从,这种服从不能是强求的,而只能是自愿作出的,其结果是,人们以自我牺牲来提高和增加整体的福祉。为了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将单纯守法与这种美德的相互关系真正铭刻在学子心中,合适的做法是:只允许那种在一定时期内在第一个方面没有受过任何指控的人作出这种自愿牺牲,这仿佛是对遵守法律的报偿,而对那种自己还不能十分有把握遵守规则和秩序的人,则不允许他这样做。关于这种自愿贡献的课题在上面已经被概括地指出来,下面还将进一步加以说明。对这种牺牲应给予积极的赞同,对其功绩应给予真正的承认,诚然,这绝不是在公开场合作为称赞————这种称赞可能会败坏人心,使它虚荣,并且可能会使它丧失独立性————作出的,而是在与学子独处时悄悄地作出的。这种承认不应当是别的什么,而只应当是学子自己的、也对学子表现出来的良知,是对学子满意自己和尊重自己的肯定,并且是对他们在今后也信赖自己的鼓励。下面的安排将会极好地促进在这里所谋求的好处。在有许多男女教师的地方————这是我们作为常规预先设定的————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在自己的信赖和自己的感觉的促使下,在这些教师中自由地选择一位教师作为特定的朋友,而且仿佛是作为道德顾问。在他感到难以作出正确选择的任何情况下,他都可以到这个人那里寻求劝告;这个人应当通过友好的勉励帮助他;这个人是孩子所承担的自愿行动的知情人;最后,这个人是用自己的赞成使孩子所做的突出事迹得以圆满的人。这时,教育必须通过这些做道德顾问的人,帮助每一个人按照他自己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在自我克制和自我控制方面越来越强;这样,就会渐渐产生坚定性和独立性,而随着坚定性和独立性的产生,教育本身就结束并为将来而取消了。通过我们自己的作为,道德世界的规模最清楚地向我们展现出来,而且这个世界是向谁展开的,就是真正向谁展开的。于是,这样的人自己就知道这个世界的意蕴,他不再需要他人对自己的证明,而是有能力自己对自己做出正确判决,他从这时起就成熟了。

    我们通过刚才所讲的东西,填补了我们迄今的报告中的一个空白,这才使我们的倡议成为真正可行的。要为公正和善良而喜欢公正和善良,就应当用新的教育方法取代迄今使用的那种让人抱有希望或感到恐惧的感性手段,而且这种喜欢应当作为唯一存在的动力启动今后的全部生活,这是我们的倡议的主要内容。在这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